“马书记,今年我养蚕结出来的茧又大又白,每公斤平均售价49元,一共卖了3万元,赚大发了!”8月27日,国网黔江供电公司员工、驻太极镇太极社区第一书记马攀到养蚕户胡永发家走访,胡永发一边扳着手指算着“致富账”,一边乐呵呵地和马攀拉家常。
2021年5月,马攀被单位派到太极社区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三年多来,他带领村民发展特色蚕桑产业,做优“土特产”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身心投入到社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工作中。
驻村后不久,马攀在一次走访中听到有些村民抱怨太极社区主干道有一段路很难走。他立即到现场调研,发现这段公路由于修建年限较久,路面坑洼不平,部分路段出现裂缝、沉陷和坑槽,不仅给车辆和村民通行带来安全隐患,还制约了村里经济的发展。摸清情况后,马攀牵头制订道路修建规划,并与村民主动沟通,协调各项修路事宜。在马攀的努力下,太极社区仅用30天,就将这段2.5千米长的坑洼路改造成柏油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
太极社区四面环山,石钟河绕村而过,得天独厚的水肥条件让马攀有了主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马攀说。一连几个月,他查阅档案,走访当地蚕桑养殖户,与社区干部、农业专家交流。马攀发现太极社区虽然有250多年的栽桑养蚕历史,但是蚕桑产业仍旧面临“散、小、弱”的发展困境。为了做大传统产业,马攀走街串巷,鼓励大家种桑、养蚕。
“蚕宝宝就是金宝宝,绿叶子就是金叶子。”有一段时间,马攀拿着一个小喇叭,每天利用闲暇时间,穿梭在太极社区的街巷、村落做宣传。一个月中,他先后走访社区23户脱贫户、29户低保户、1户监测户,给他们做动员。马攀的努力没有白费,2022年上半年,7户脱贫户,12户低保户都种上了桑树,开始养蚕。看着大家种桑树、养蚕,六组村民胡清平有些心动了。
胡清平家里有7口人。他的父亲患有重病,小女儿在上初中,全家才脱贫不久。胡清平思来想去,决定动员外出务工的哥哥胡长军回家一起发展蚕桑产业。“你家里16亩地位置好,今年种、来年养蚕,就能有收益。”在马攀的鼓励下,胡清平一家决定试试。
2023年10月,胡清平家迎来了养蚕大丰收。当看见白花花的蚕茧倒入到收购槽的时候,胡清平打心眼里佩服这位供电公司的驻村书记。当年,胡清平家养蚕共4轮,加上偶尔在附近服装厂打零工,全家收入达到8万元。
产业发展有了起色后,马攀决定做优蚕桑生产工作,向村民推广智能化养蚕。2023年12月,在山东鲁渝扶贫协作项目的帮扶下,太极社区购入了切桑机、采蚕机、清洗机、电动枝剪等智能设备,并发放给蚕桑养殖户。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蚕桑养殖的行列,太极社区桑树种植面积由2021年的650亩扩大到2024年的1050亩,建成1座集体蚕房、2座小蚕共育室,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1年的1.58万元提高到2023年的1.82万元。(游绍斌 何玥晗 杨明丽)
信息来源:公司党委宣传部,国网黔江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