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红橘采摘季,每天都有接不完的订单。”1月6日,国网万州供电公司张航、王小波和谭其政来到重庆市万州区太龙镇新立村果农周康琼的加工作坊,查看用电线路和设备,检查冬季安全用电情况,周康琼主动介绍道。
作为万州区古红橘重要产地之一的太龙镇,种植有古红橘1.7万亩,其中百年以上树龄红橘古树1000余株,拥有“中国红橘第一镇”的美誉,产量达3.6万吨,综合产值2.1亿元左右。古红橘又称作丹桔,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富含维生素C、钙、磷、铁等,有生津止渴、清胃利肠、疏肝解郁等功效,其中维生素C含量尤其丰富,一个红橘即可满足人体每日所需。红橘的不同部分如叶、皮、核等都具有药用价值,特别是古红橘的皮可以制成重要的中药材陈皮。如今,在可靠电力的加持下,太龙镇借着古红橘拓展产业链,陈皮产业正逐渐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新路子。
周康琼的加工作坊最开始采用人工剥皮,太阳晒干,通常需要7、8人同时作业。这一晾晒方式受天气和场地的制约,容易影响陈皮制作的时间和品质,连续的阴雨天气可导致超三分之一的果皮损坏。
为解决这一问题,周康琼决定购入智能机械设备进行果皮烘干。新的设备有了,可靠的用电显得更加重要,国网万州供电公司太龙供电所所长张航主动上门走访了解用电需求,提前介入,做好资料填报、现场勘查、图纸审核、验收送电等服务工作,将周康琼加工作坊所在的新立村1号配变由100千伏安增至400千伏安,导线也由之前的裸导线改为绝缘线,并为其讲解用电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保障陈皮产业发展用电可靠。
“现在有了果蔬分选机、开皮机、烘干柜,挑果和晾晒果皮都方便多了,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周康琼介绍,她在购入智能机械设备后,陈皮产量与质量得到极大提升,以前6个人花2个小时才能完成的选果工作,选果机仅需10分钟就能完成;低温风干机4至5个小时就能完成80斤左右果皮的初次烘干。
“2024年的新皮已经卖到了22.5元/公斤,一年皮在44元/公斤,两年皮可以卖到78元/公斤,三年皮就更值钱了,可以卖到144元/公斤……”周康琼算了一笔账,在可靠电力的支持下,使用加工坊的智能设备,16公斤左右的鲜果可以晾晒出1公斤陈皮,收益远远高于鲜果,千年的古红橘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国网万州供电公司全方位服务红橘相关产业生产用电,对供区供电设备和线路逐步进行增容改造,为相关农户量身制定服务方案,安排网格员、台区经理“一对一”开展片区服务,巡检用电线路和设备,及时帮助果农消除线路及设备缺陷。目前,太龙镇正围绕古红橘种植、鲜果采摘、陈皮制作等推动产业规模化、智能化发展,建成小桔灯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各具特色的民宿、农家乐58户,讲好红橘故事,传承文化精品。(杨明丽 黄凌霜)
信息来源:公司党委宣传部,国网万州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