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大地涌动绿色动能

发布日期: 2025-09-24


 
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临江城市,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近年来,重庆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拓宽绿电入渝通道,积极服务市内新能源发展,助力“便捷超充之城”建设,为美丽重庆建设厚植绿色底色。
6月10日,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疆电入渝”工程)投产送电,哈密的风点亮了重庆的夜。该工程每年可向重庆输送电量360亿千瓦时,其中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占比超50%,为这座城市增添绿色动能。截至8月31日,“疆电入渝”工程累计输送电量约60亿千瓦时,最大输送功率超过重庆电网最大负荷的10%。
2024年年底,首个落点重庆市的特高压工程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每年最大可从川西等地向四川、重庆负荷中心输送清洁电能350亿千瓦时,相当于近1000万户家庭1年的生活用电量。
特高压交流、直流工程的落地为重庆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追风逐光,绿电奔涌,如今在重庆,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建成投运。国网重庆电力多措并举,积极服务市内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
5月30日,大唐重庆酉阳县板溪工业园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屋顶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该项目是酉阳县首个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其中,屋顶光伏电站装机容量1.1955万千瓦,预计年平均发电量约993.84万千瓦时。在项目建设中,酉阳供电公司主动对接,为项目提供“一站式”办电服务。该公司技术人员对项目接入系统开展研究论证,提供可靠的接入点建议,全力做好光伏设备的调试、验收等全过程跟踪服务,确保该屋顶光伏发电站按期投运。
1~7月,重庆电网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242万千瓦。截至7月底,重庆电网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793万千瓦,且新能源电量实现100%消纳,重庆市清洁能源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汽车是重庆的优势主导产业之一,重庆正加快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2024年,重庆汽车产量达到25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95万辆,是2021年的6倍多。今年上半年,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48.9万辆,同比增长25%。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2024年3月,《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印发,明确提出构建以超充为主体、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助力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
8月16日,在秀松高速秀山南服务区充电站内,几辆新能源汽车正在充电。“以前出行高峰的时候,在这里充电要排队,现在来了就能充上电,很少排队。”来自贵州松桃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张先生说。
秀山南服务区充电站原有6台充电桩。今年6月底,国网重庆电动汽车公司在该服务区新建的超级充电站投运,新增超充桩2台、快充桩4台,解决了服务区出行高峰期充电排队的问题。
目前,国网重庆电动汽车公司已在全市范围建成超充站点140座,其中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21座站点,并改造升级原有76座站点,每个服务区至少配置2个最新液冷超充终端,单枪输出功率提升至480千瓦,大幅缩短车辆的充电时长。
2024年8月,重庆市数字捷充平台建成上线。该平台由国网重庆电力营销服务中心建设运维,可实时跟踪全市及各行政区超充项目建设目标、进度与完成率,对已建和在建项目进行精准统计与排名,直观呈现各区域超充项目建设情况。同时,该平台可通过数字化管理开展车网有序互动,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利用率,合理调节用电负荷。截至8月15日,重庆市数字捷充平台累计接入超充站1541座、超充桩2357台。
走进重庆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大屏幕上的重庆市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界面实时跳动着各类监测数据,全市各区县、重点行业的能耗、碳排放量清晰可见。
国网重庆电力针对政府、园区及企业在碳管理方面的需求,基于各环节用能数据打通电、能、碳转换链条,构建“电-碳计算模型”,建成投运重庆市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以电折碳”开展碳排放监测,自动生成企业碳盘查报告,为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碳排放数据。
“作为天然气制甲醇企业,我们公司被纳入全国和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重庆市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实时采集能源消耗数据,自动生成报告,为我们精准掌握生产时序、优化碳交易决策提供了支撑。”重庆卡贝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维保部副部长黄忠欣介绍。
目前,国网重庆电力已打造了区县碳监测、行业碳监测、园区碳管理、产业链碳足迹、企业碳服务、低碳建筑等6个典型场景,涵盖碳排放总量、碳强度、碳减排等60个监测功能。
巴渝大地,山清水秀。国网重庆电力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持续推动电网转型,助力重庆绿色低碳发展。游绍斌
信息来源:国家电网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