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塘镇,隶属重庆市璧山区,曾是秦巴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清朝时期实行里塘制,从重庆主城的佛图关出发,往川北、汉中、关中,乃至京城的第八个驿站即为“八塘”,八塘镇由此得名。自古以来,八塘镇以发展农业为主,这里的村民依山种树,沿坝种粮,世代农耕。近年来,在充足可靠电力的支撑下,八塘镇引进规模蔬菜种植,大力发展樱桃、柑橘等水果种植,全力推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曾经的古老驿站,如今已蝶变为美丽乡镇,活力无限。
秋末冬初,汽车行驶在八塘镇的乡村公路上,道路两旁的亭台楼阁掩映于苍翠树木之间,远处山谷平地上成片的蔬菜大棚,像覆盖在大地上的白色帐幔。大棚之下,菜苗油绿,自动喷灌头喷出伞状的水雾,正为蔬菜“解渴”,构成一幅现代田园风光画。
蔬菜基地四季满园
10月28日,八塘镇敢英村一片地势平坦的山谷里,占地70亩的蔬菜大棚里生长着小白菜、冬汉菜、藤菜等当季蔬菜,几名工人正在菜地里劳作,为蔬菜摘去老藤和多余的枝芽。这里是重庆元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基地46个大棚和部分敞开式菜地里全部种植着应季蔬菜,除供应重庆本地市场外,还远销四川、湖北等地。据基地负责人邱方彬介绍,当地有20位村民在蔬菜基地就业。
蔬菜卖得好、能畅销,得益于基地的精细化管理。今年春季,基地实现了自主育苗,喷灌系统还可以自动浇水。早春气温偏低,工作人员开启电热丝,使大棚中温度、湿度适宜,保证了菜苗的快速生长。此外,基地还建了冻库,用于冷藏、保鲜等,工人们不必像以前那样,半夜收割装车,趁蔬菜打蔫前加急送往批发市场了。
蔬菜基地高效生产,离不开电力的保障。2020年9月下旬,重庆璧山供电公司八塘供电所所长张亮上门走访,主动询问蔬菜基地的各项生产环节后,建议邱方彬申请60千瓦的动力电。两天后,供电员工就将动力表安装到了蔬菜基地门口。“增容变压器,安装动力线路、电表,自己没花一分钱。”邱方彬高兴地说。
在敢英村发展中,电力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有保障,蔬菜产业才得以快速发展。”敢英村党支部书记钱光灿说。从2015年到2019年,璧山供电公司为敢英村投入电网改造资金110余万元,增加变压器5台,新增变电容量680千伏安,并改造了部分低压线路。2020年,该公司为敢英村增容、迁移变压器3台,新增变电容量830千伏安。截至2020年年底,敢英村引进蔬菜种植企业3家,种植面积300余亩,总产值约2000万元。当地280人在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3万余元。“我家里两亩多地租给他们种菜,每年租金收益近2000元。我本人还在基地打工,去年工资收入超过了2.3万元。”敢英村村民曾德芳说。
樱桃谷花绽放、人气旺
敢英村向西南走不到3千米,是种满樱桃树的凉水村。10月25日,凉水村樱桃谷,60岁的村民吴光治正带着儿子、儿媳在樱桃林里修果枝、除杂草。“剪下这些枯枝、交叉枝,剩下的枝条承受光照才更均匀,来年花芽就会发得更好。”
2013年起,八塘镇政府在凉水村发展乡村旅游经济,鼓励村民种植樱桃。几年时间过去,凉水村荒坡上生长出了一片樱桃林。春天时,凉水村漫山开满樱花,如雪似霜,就像给大地涂抹了淡淡的粉黛。自此,这里就成了乡村旅游的热门地。每年从3月初到4月末,游客们来樱桃谷赏樱花、摘樱桃、拍美景,热闹非凡。
凉水村以前是山旮旯,不通公路,荒坡多、良田少,种庄稼根本没什么经济收入,家庭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外面的姑娘看到这条件都不愿嫁进来。年轻人都外出去打工挣钱,挣了钱在外买房安家。“我做梦也没想到,在荒坡上种下樱桃树,树下养着跑山鸡,大伙不用外出务工,坐在家里也能有收入。”吴光治说,仅今春一季,他卖樱桃、跑山鸡等农产品,就收入了2万多元。在凉水村,像吴光治这样的农户不下100户。大伙儿以前种庄稼,外出打工,过着穷日子。如今,樱桃谷大变样,村里还硬化了公路,修建了观光步道、停车场等,村民生活越来越好。
凉水村党支部书记张武介绍,目前,凉水村樱桃种植面积约3000亩。每年春夏之交,村里还会举办樱桃采摘节。节日集会上,村民们卖樱桃,卖土鸡、土鸭等土特产。收入渠道增加了,外出务工的村民又回村发展了。
“凉水村这几年的变化,除了政府的建设投入外,离不开电力的支持。”张武说。以前凉水村电杆稀少,线路老化,下户线零乱,表后线像蜘蛛网一样,非常不美观。村里500多户人家,只有9台变压器,电压很不稳定。家里用打米机打米,电灯马上就会暗下来,更不要说用电热水器、空调了。
为支持凉水村发展,璧山供电公司八塘供电所主动对接相关部门,了解乡村旅游规划,制定电网改造升级
计划。自2015年起,该公司为凉水村累计投入电网改造资金300余万元,改造全村的低压线路,增加变压器2台,增容、迁移配电变压器2台,新增变电容量500千伏安。
如今,凉水村樱桃谷里电杆高耸,线路笔直。家家户户的电表进户线安装了槽板。农家乐里,各类电器一应俱全。“电足了,‘蜘蛛网’不见了,村里更美了。”张武说。
每年4月,八塘镇政府在凉水村举办樱桃采摘节,开展文艺表演、清水摸鱼、钓龙虾等活动。八塘供电所都会提前检查供电线路和重点用电设备,并配备应急发电车,点对点服务樱桃采摘园和农家乐,做好供电保障。
“我在家种樱桃,养土鸡,一点不比外出打工挣得少。”谈及未来规划,吴光治说,他计划将房子装修一下,办一家农家乐,让外出务工的儿子、儿媳一同来经营,以便在家好好照顾正在读书的孙女。
“叫花鸡”香飘四方
从八塘街道向北,在巍巍青云山间,有一条连接璧山到合川的秦巴古道,遗迹犹存。古道旁有一条石碑文化长廊,刻有古今诗词、名言警句,也不乏现代原创的词赋文章。字体囊括行、楷、隶、草、篆,执笔者有老人、学生,还有本地文友,共580块。独有的乡间文化气息,吸引了不少人前去观赏。节假日里,还有大学生到青云山画画、写生。
2009年,依托青云山独特的人文风景,张纯中在青云村开办了集餐饮、休闲、娱乐、住宿于一体青云山庄,但是由于这里地处偏僻,开办初期生意并不好,往往十来天才能接待一两批客人。2014年起,八塘镇政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石碑林逐渐为市民知晓,游客慕名前来,就餐需求和住宿需求越来越大。青云山庄的生意有了起色,特色菜“叫花鸡”也跟着打出了名气。“叫花鸡”经香料腌制,荷叶包裹,敷以黄泥,在炭火中慢烤而成。烤制成熟后,整鸡金黄澄亮、香气扑鼻、肉质鲜美、酥嫩可口,深受食客欢迎,很多人专门过来品尝。
“2016年,我扩大经营,购买了三个大柜机空调,添置了三个大冰柜和几个风机,提高了住宿和会务接待能力,可电力不稳成了大问题。”张纯中回忆。青云村是山区,住户零散,青云山庄又地处线路末端,电压不稳定,遇到打雷下雨,庄里经常停电,空调也成为摆设,影响游客的体验。
2016年以来,璧山供电公司累计投入310万元,为青云村进行农网改造。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安装到了石碑林景区旁,青云山庄用电不再发愁。“目前,山庄厨房已实现了全电气化。夏季,十几台空调同时开启,都没问题。”张纯中说,“线路改好了,供电所员工还经常到山上来巡视线路,清砍线路两旁的树竹。现在,打雷下雨村里也不停电了。”
随着石碑林和“叫花鸡”的逐渐盛名,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青云村,村民增收有了新途径。“现在经常会有游客到我们农家院买时令水果、土鸡蛋、蜂蜜和新鲜蔬菜。一年收入不下10万元,不比在外打工差。”村民王慧说。
以前,村里主要靠种粮为生,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如今电力稳定充足,旅游生意渐火,带动了餐饮消费和农副产品销售,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种果树、售卖土特产。古驿乡村,正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