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酉阳:“愚公”请水 无怨无悔

发布日期: 2014-11-19

 

 

中新重庆网1110日电(通讯员冉茂学郑康明)腴地乡高庄村,距离重庆市酉阳县县城42公里,居住着3000多村民。这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2000年以前,这里的百姓还过着没有自来水,不得不上山挑水的日子。

 

这一切,因为一个人得以改变。

 

这个人,就是邓德顺,一个具有愚公移山般精神的高庄村人。如今已经63岁的他,一辈子,似乎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为家乡修建供水站,让家乡人民喝上自来水;但似乎,又做了数不清的事,让乡亲们赞不绝口,说到哪儿,都有他的身影……

 

饮水思源,情系乡邻

 

1951年,邓德顺生于腴地乡高庄村。从小,让他记忆最深刻的事情便是与父母去两公里远的观音洞挑水,肩膀上颠着两桶水,几步一停,艰难前行。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村民们始终都要依靠自己的双脚双肩来取水。久而久之,帮助村里缺乏劳动力的老人挑水,还成了衡量村里年轻人品德的标准。

 

这样的辛苦,邓德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高中毕业后,他就暗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缺水喝的困局。但无论是开始从事的个体运输事业,还是后来开办搬运公司,还是后来到酉阳供电公司就职,都只是改善了邓德顺个人和一家人的生活。

 

这些年,邓德顺心里始终没有忘记一件事,那就是他朝思暮想的高庄村,还有3000多村民没有用上自来水,那份乡情,一直牵绊着他。

 

1997年,邓德顺带着妻子儿女回老家过来,看到老人们背着水桶,艰难地一步一步走在山路上,再想到年轻时的夙愿,愧疚之情在心里悄然而生。他下定决心,自己要为家乡修建一座供水站。

 

家人朋友听到这个消息,都劝邓德顺不要冲动。因为建一座供水站,需要大笔资金,对于一个一般家庭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我再不行动就真的老了,还有什么力气去做?”邓德顺说,即使卖房卖瓦,也要实现自己儿时的夙愿。

 

可是修供水站需要的资金,远远超出了邓德顺的想象,自己所有的积蓄,外加东拼西凑来的资金,还存在很大的缺口。除了资金的压力,家人的反对,也让邓德顺“请水”之路阻碍重重。但邓德顺还是拿着筹集到的40万元资金,开始了他的“请水”之旅。

 

愚公请水,圆梦高庄

 

资金具备,邓德顺要开始各项筹备工作。头号问题是寻找供水源,即供水站地址。可他平日还得工作,只能在周末下乡去走访调查。同事们惊奇地发现平日里热情好客的老邓一到节假日、周末就不见了人影儿。那时的他,单枪匹马,没有外援,一心只有那份乡情牵绊。

 

村里有经验的老人知道怎样选择水源地,邓德顺家家户户询问,问到一点有价值的结果就亲自去检查、记录。“水源必须选好,首先得保证是不易受污染的富水地段,村里一位九十岁高龄的老人说任家沟水源很好,六十年未干过,我实地去考察,也请来技术人员,最后一致敲定!”

 

选好位置,就要开始买水管,进行挖掘、铺管工作。邓德顺特意跑到成都购买水管,村民也自发行动,和他一起施工,很快铺好水管。可由于当时购进的是铁质水管,铺管时没有铺进地下,只是露在地面,接通水源虽说有水接通,没过多久,就出现水管腐蚀破裂情况,供水断断续续。

 

2003年,退休后的邓德顺认为总是这样修补成本太大,还不如趁自己有时间,干脆将水站升级改造。政府得知他的想法,大力支持,不仅提供80万元资金,还帮助他招商引资,与重庆金隆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合资修建高庄供水厂,此供水厂仍在原供水站的基础上改建,水源引自离厂2公里以外的任家沟龙洞水。改建后可解决高庄、石家两村7810人的饮用水和3000余头牲畜饮用水。

 

2008年,为了让村民用水更加稳定,邓德顺再次筹集了近50万元资金,计划更换所有水管。这一次不再只是他一个人,几乎所有亲朋好友齐上阵,不仅主动借钱,还帮忙出力。可更换工作并不顺利,问题依旧是水管选择问题。新换的水管质量仍旧达不到标准,铺设极为困难,有时甚至刮风下雨都会导致水管破裂。

 

这让邓德顺伤透了脑筋,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一切重来:“没有办法,管子换了好几次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想干脆再换,换成质量一流的PE胶管,争取一次到位!”邓德顺再一次开启“请水”之旅。

 

2009年,邓德顺卖掉自己仅有的两套房子,换来30万元,并四处借款,再次筹集到80万元,开始建厂以来最大规模的升级,他没有多余的钱请工人,基本靠自己和家人,还有热心的村民。此次水管更换持续到2011年才基本结束,共铺设饮水主管道8千米,供水管2.5千米,邓德顺多年心愿终得完成。

 

无私奉献群众称赞

 

1997年开始修建水站至今,回望过去的17年,邓德顺满脸欣慰,他说虽然自己现在还欠下几十万元的债,需要慢慢偿还,甚至还要3个子女帮助自己还钱,但他从未后悔过。“我现在每天能亲自看看蓄水池里清亮的山泉水,看到乡亲们都能喝上水管里流出来的水,我就觉得什么都值得了!”

 

的确,邓德顺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哗哗自流的清水,还有他坚持不懈的奉献精神。在高庄村,没有人不知道这位老人,没有人不敬佩他,大家都把他当做自己的亲人。“只要老邓来村里,哪家都是他的家!哪个都是他的亲人!”村民石帮绿说。而让大家更为感动的是,除了解决村里人饮水问题,这些年村子里修路、修桥,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邓德顺的身影。

 

邓德顺的付出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他被评为2005年度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被授予2006年度中国爱心人物称号;2008年除夕北京到的新春座谈会,被评为社会公德楷模,同年9月,被授予信用中国金鼎奖;20098月,邓德顺得到国家领导人成思然、郝建伟同志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亲切接见,并被授予中国杰出民营企业家荣誉称号。

 

如今,乡亲们眼中最受人钦佩的老邓依旧忙碌在一条条水管边,很多村民自发帮助他管理水厂、检修水管,高庄村八组的老村长任续良心里永远记得老邓的无私奉献,他每天都会自愿检查、看管水管,挨家挨户帮助老邓抄水表。“老邓的好,我们怎么也报答不了啊!他为我们高庄村付出太多了!”

 

  “愚公”邓德顺的请水之旅没有结束,因为心中的那份乡情就像水管里流淌的山泉水不息不止,他打算在2015年之前将水源位置提高一个水位,扩建一个100多立方的蓄水池,让居住在桃渔的村民也能用上自来水,还能解决200户高山移民的饮水和万亩药材生产基地的灌溉。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