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存量 拓增量

——国网重庆电力多举措推进增供扩销促市场增效
发布日期: 2020-04-22

4月17日,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完成了供区10座企业燃煤自备电厂发、用电量及运行成本调研,并建立了相关台账,为下一步帮助企业制定“一户一策”清洁能源替代、降低污染物排放等打下了基础。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发展谋篇布局之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国网重庆电力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新战略,强化战略引领,坚持“计划不调、任务不减、目标不变”,以“提质增效”为抓手,推行业扩报装“1+1”双经理负责制,推动电能替代项目落地,加快充电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深耕存量用电市场,大力开拓增量市场,升级增值业务和新兴用电市场,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创利能力,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提质。  
推行营配融合 提速报装接电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的重要软实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重庆对标北京、上海,推出助力小微企业获得电力“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精简流程环节、加快接电速度、降低办电成本,打造“全国一流”的电力营商环境。
“我们能够按时复产,全靠你们及时增容了变压器!”3月19日,重庆市映东机械配件厂负责人刘永中对国网重庆南岸供电公司供电员工说。
位于重庆市巴南区花溪镇的重庆映东机械厂生产农耕机、塔吊、电动车等齿轮零配件,今年春节前添置了部分新设备。该企业申请电表增容后,准备3月中旬复产,却发现变压器容量已超载,设备运转困难。
让刘永中没想到的是,两天后,国网重庆南岸供电公司就完成了变压器迁移和增容,保障了该企业复工复产。
“这是我们推行‘1+1’双经理负责制带来的变化!”国网重庆电力营销部专责姚云霓介绍,该公司依托城区网格化综合服务和营业所营配融合,由客户经理和项目经理构成“1+1”服务团队,报装接电实行客户经理负责制,负责全过程进度管控,项目经理负责工程建设协调。

 
“1+1”双经理负责制使该公司受理业务、施工准备、工程实施、计划排定等不出服务团队,提升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服务团队由“等客户”向“跑客户”转变,有利于提前安排配套工程、畅通信息传递和人员沟通渠道,及时响应政府部门,快速传递所需材料,提前办理相关手续,减少办电时间,做好跟踪服务。
“原来客户经理到现场查勘后,需要工程的,再由项目经理前去查勘。”姚云霓说,“1+1”双经理负责制避免了工作人员重复到客户现场查勘,提速了业扩报装接电工程实施。
今年1至3月,国网重庆电力共完成低压小微企业接电2497户,平均接电时间仅6.49天,在帮助客户早生产、早用电的同时,增加售电量和电费收入,提升经营业绩。
推动项目落地 拓展电能替代
四月的朝天门码头,江水平静,一碧如洗。极目远眺,两江四岸尽收眼底。
在朝天门右侧的十一码头,一艘泵船和一艘名为“世纪荣耀”的游轮安静地停泊在江面上。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泵船左侧,一座面积约50平方米的箱式变压器悄然“安家”在浮墩上,几根拳头大的崭新电缆将变压器与泵船的充电仓相连。
“这是我们新建的岸电设施。”国网重庆市区供电公司营销部专责庹云娟介绍,以前实施的岸电项目变压器均安装在江岸上,再用低压电缆与游轮连接供电,由于距离远,电压质量难以保障。
2019年,国网重庆电力启动长江流域重庆段三峡游港口岸电提档升级项目建设,先后完成朝天门五码头、十一码头和巫山县游客接待中心3个码头、3个泊位岸电建设,并于今年4月初完成联调联试,具备运营条件。
“每个泊位岸电项目分别配置了1台1250千伏安变压器,可同时满足2艘游轮靠港期间可靠供电。”庹云娟说,这批岸电建设采用“离岸浮动式”技术,电源开关柜、变压器及配套设施均飘浮在江面上,实现游轮靠港后就地供电。
国网重庆电力营销部专责李学伟介绍,2020年,该公司还将完成奉节县赤甲游轮港、忠县石宝寨港、巫山县神女溪港3个码头、9个泊位岸电项目建设。
“岸电升级项目建成后,不仅有助于推进长江大保护、减少大气污染,还增加不少售电量。”李学伟说,这12个岸电建成后,预计年替代电量约1000万千瓦时,减少燃油消耗2280吨,减少污染物排放7527吨。
“离岸浮动式”岸电建设项目实施得到长江游轮业主的好评。
“夏季旅游高峰再不担心电压不足了。”重庆冠达世纪游轮电机长李国云说,该游轮有256个房间,空调负荷约400千瓦,此前靠港期间用低压岸电根本带不动,只得启用发动机供电。现在变压器就在游轮旁,靠港期间供电更有保障。
不仅如此,国网重庆电力还开展企业燃煤自备电厂运营成本调研,逐一摸排10座自备电厂的运行参数、经营状况等情况,建立完善台账,充分利用政策工具、交易手段、服务质量等,制定详实的电能替代方案,为企业关停自备电厂、使用清洁能源提供决策参考。
该公司还加快高压客户用能信息普查,建立周进度管控和数据两级核查机制,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进一步拓展电能替代的深度和广度,推动电能替代项目落地。
今年一季度,该公司新增电能替代项目97个、实现替代电量2.4亿千瓦时,累计完成替代电量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
加快站桩建设 发力充电市场
近年来,随着重庆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充电站、充电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各个角落,为人们的绿色出行“加油”。
4月18日,位于重庆荣昌板桥工业园区的昌州城市充电站内,8个充电桩的充电枪正与8辆电动汽车“亲密”接触,为汽车补充清洁电能。
“充电快!位置和价格都合理!”在一台“电牛2号”小型电动面包车前,家住荣昌新城的市民刘金成说,因从事商品物流配送,几乎每天都要这个充电站充电,每次充电约一个小时,费用只要40多元,充满电可以续航300多公里。
昌州城市充电站于2019年12月建成运营,面向市民开放。
“昌州充电站配置2台120kW分体式直流充电机(1机2桩),4台60kW分体式直流充电机(1机1桩),可同时满足8辆电动车充电!”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智能用电管理专责张婷婷介绍,由于该充电站位置合理,充电快,价格公道,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主前来充电。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昌州城市充电站累计充电4400余车次,累计充电电量11万余千瓦时。
昌州城市充电站仅是国网重庆电力加快充电站、充电桩布点建设、参与充电市场竞争的缩影。

 
2019年,该公司建成投运10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2个城市充电站,新增充电桩56个。全年提供充电服务70万次,同比增长90%;累计充电量161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3%。
国网重庆电力营销部智能用电管理专责甘声曦介绍,截至2019年底,该公司累计投资3亿元,建成391个充电站点,配置充电桩1890个,设备装机容量9.37万千瓦,形成重庆“一环十射”高速公路充电网络,公用充电设施实现所有区县全覆盖。
4月16日,国网重庆电力发布2020年“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重庆高质量发展”履责行动方案,表示将实施“发力‘新基建’、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新建24座高速公路充电站,建设8个电动汽车“新零售”专区,不断拓展城市充电网络,服务电动汽车发展,满足市民绿色出行充电需求。(游绍斌)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