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黑科技助力特高压“大动脉”硬核“体检”

发布日期: 2025-04-09

“报告,±800千伏复奉线输电线路618号塔更换零值绝缘子工作已完成,现场人员已撤离、接地线已拆除,线路上无异物。”4月2日,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人员顺利完成±800千伏复奉线输电线路检修消缺工作。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条特高压直流线路,±800千伏复奉线自2010年投运以来,已安全运行15年。线路全长1907公里,途经8省市,承担着四川水电东送上海的重要任务,是“西电东送”北线的核心通道。其中,重庆段全长286.9公里,共有555基铁塔,地形复杂、检修难度大。 
此次检修涵盖线路常规消缺、复合绝缘子更换、三跨补强、耐张线夹及管母螺栓紧固、绝缘子清扫及测零、盐密取样等多个项目,面对停电时间短、作业点分散、安全管控要求高等挑战,检修团队以“科技+人力”协同模式突破瓶颈。通过无人机、直升机高空吊装和“天眼”监测等新技术应用,高效完成多项高风险作业,为迎峰度夏期间华东地区电力稳定供应筑牢安全屏障。 
在610号塔作业现场,一架无人机搭载近5公斤重的检修工具腾空而起,穿越薄雾精准送达塔上作业人员手中。“以往爬塔携带工具费时费力,现在无人机‘空中快递’让员工减负,甚至还能为塔上的兄弟们送上一口热乎新鲜的午饭。”无人机飞手危一介绍,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山区复杂地形下的物料运输效率。 
武隆段特高压线路穿行于落差极高的山地,二次转运条件极为受限,传统的人工或骡马运输方式不仅效率低下,更面临滚石风险。此次启用的直升机吊装技术,在云雾间架起“空中桥梁”,将28支总重6.2吨的绝缘子串依次吊运至目的地,避免了山路颠簸对瓷质伞裙的损伤。“传统作业靠‘人力翻山’,现在靠‘机械飞天’,安全和效率都翻了番!”年轻班组成员宋延峰对着安全“着陆”的绝缘子串感叹。 
与此同时,分布在重庆段所有特高压铁塔上的“天眼”——20倍变焦全方位动态监测装置,正实时回传高空作业画面。通过监控系统,现场负责人可以清晰掌握塔上人员操作细节,远程指导安全作业。“阴雨天气视线受阻时,‘天眼’就成为了我们的‘第三只眼’,既保障安全又提升决策效率。”现场负责人杨军表示,智能监测设备与传统人工检修结合,实现了“人机协同”的立体化作业模式。 
截至4月2日,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累计投入作业人员151人、车辆36辆,完成消缺、大修、技改等工作合计300余项。本次检修通过新技术应用,将传统作业效率提升40%以上,同步完成设备隐患“清零”,为即将到来的迎峰度夏“大考”奠定坚实基础。接下来,该公司将持续优化特高压运维体系,以科技赋能保障“西电东送”通道长期可靠运行。(李涛 余昕垚 幸运星) 
信息来源: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

相关链接